好房子让生活更美好

  在安徽数字之光公司智慧建筑终端系统生产线上,职工在赶制智能建筑快装管线产品。  王文生摄(中经视觉)

  安居才能乐业,要安居,就要住“好房子”。当前,我国住房发展已经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的新阶段,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、质量有了新期待。

  自去年开始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把“好房子”建设作为重点任务,着力抓样板、立标准、建体系、强科技、优服务,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。大家关心“好房子”,热议“好房子”,为建设“好房子”出谋划策。各地积极推进“好房子”建设,打造了各具特色的“好房子”样板,正在以实际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品质。

  积极探索好房子建设

  什么样的房子是“好房子”?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曾表示,“好房子”应具有绿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安全的特点。绿色就是让人们住得健康;低碳就是要为居民省钱,也为社会节能;智能是让居民用得更方便;安全是要让居民住得安心和放心。“好房子”怎么建?“好房子”要有好标准,需要好设计、好材料、好建造、好服务。

  “好房子”可以建成什么样?中海地产打造的“高性能+好体验”的好房子综合解决方案正在中国建筑科技展上展出。工作人员介绍,样板间中应用了众多新技术。在硬件方面实现隔音、环保、节能、耐久等目标,提升房屋基础性能;在软件方面实现灵活、舒适、放心、便捷等目标,让居住者获得更好使用体验。最终目标是建造真正能让人民群众住得好、住得起的“好房子”。

  该如何推进“好房子”建设?各地正进行积极探索。

  “好房子”需要政策支持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有关负责人介绍,一些城市提出了“好房子”建设的支持政策。比如,北京在土地招拍挂环节提出“高标准住宅建设要求”,集成绿色建筑、装配式建筑、超低能耗建筑、健康建筑等技术应用。

  “好房子”需持续完善标准支撑。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研究编制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从建筑层高、电梯、隔声、绿色、智能、无障碍等方面提高标准。各地也积极完善标准,比如,广州市编制了“智慧+品质”住宅评价指引和评价标准。

  “好房子”需开展样板建设。山东省开展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评选,首批入选21个项目,在设计理念、工艺工法、绿色低碳、运维服务等方面为全省住宅项目建设树立典型标杆。湖北选择5个示范县(市、区),一体推进“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”样板建设。

  “好房子”需加强科技赋能。一些地方聚焦“好房子”建设技术难题,开展关键技术研究,福建以打造“好房子”为目标,组织征集“好房子”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和新设备,形成“四新”技术推广目录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

  “好房子”需加强产业支撑。一些地方积极培育支撑“好房子”建设的设计、施工、物业服务等企业,推动房屋体检、保险等产业发展。安徽省探索建造过程管控、售后服务新模式。同时,推动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,汇聚建筑产业链全要素各环节数据资源,助力“好房子”建设。

  好房子应回应群众期待

  人民群众对住房建设的要求,就应该是“好房子”努力的方向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征求人民群众对住房建设的要求,大家关注的问题中,隔音排在第一,卫生间串味儿排在第二,渗漏和开裂排在第三。如今,这些问题正在“好房子”建设推进过程中一一得到回应和解决。

  中国建筑科技展上展出了一套老房子改造样板,其原型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地区一套43平方米的老房子。中建五局首席工程师、工程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水生告诉记者,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,老旧房屋改造尤其应该关注老年人的需求。对此,他们在入门玄关处做了一些适老化改造,增加了扶手和座位。老旧住房的面积通常不大,改造过程中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十分必要。橱柜中临时床的设置,装配式墙体的应用以及可移动衣柜大大提高了收纳能力。卫生间使用微降板可逆拆装整体卫浴系统,集防水、可拆卸于一体。厕所出现渗漏或者其他问题时,地面每一块地板都能打开,便于维修。

  把老房子改成“好房子”,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。在中国建筑科技展上,一个老旧房重建案例引人注目。桦皮厂8号楼是北京市西城区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D级危楼,一栋五层住宅楼,从拆除到建成只用了90天时间。为何能这么快?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低碳科技负责人侯苗苗介绍,这栋楼拆除重建使用了模块化快速建造技术。建筑结构、装修、水暖电全部都在工厂中完成,模块在现场只需要快速连接即可拼装而成。

  改造后,原来不太合理的户型变得更加合理,采光更好,还增加了电梯。在建造速度、舒适度、安全耐久、绿色低碳和智慧便捷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。

  好房子也是新产业

  “好房子”建设是系统工程,是应用场景,也是新产业。倪虹表示,下大力气建设“好房子”,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美好追求的必然要求。建设“好房子”将有力促进住房消费升级,释放稳增长、扩内需的巨大潜能,开辟一个新赛道,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  在“好房子”建设过程中,科技创新将成为重要引领。在李水生看来,老旧小区和老旧房屋改造深入每家每户。通过持续的创新,让房屋有更多功能,未来的旧改市场将是一片广阔天地。

  可以预见,与“好房子”建设相关的各项新技术将有更大市场规模,企业也积极投入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。中建一局科研院总工程师王长军介绍,针对老旧建筑渗漏多发、易反复,渗漏溯源诊断困难以及防水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,中建一局提出建筑工程渗漏诊治与防控技术,该技术基于红外热成像和探地雷达等设备进行多元精准诊断,利用“二次排水地漏”和自研高黏结性堵漏材料,形成以“二次排水”和“刚性修复”为核心的治理技术。目前,该项技术已应用于北京、深圳、江西、河南等地的20余个渗漏项目。

  “好房子”可以成为一个智能终端,为科技创新留出广阔空间。比如能够通过仪器监测室内环境的变化,根据需要来调节温度、亮度、湿度、空气的净度。可以通过遥控或者感应,对门窗、照明、空调、起居室(厅)、厨卫等设备实施智能控制,智能电器将更为广泛应用。

  倪虹表示,未来,要持续抓样板、立标准、建体系、强科技,应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、绿色低碳技术、新型建造技术,以及新产品、新材料、新工艺,推动建设不同面积、不同价位的“好房子”。 (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)

Tags: